然而,就在我初至德州、到住家附近的Citi Bank分行開戶時,才發現原來不是全世界的銀行都會提供磁條存摺本給客戶的﹣﹣至少就我目前跟美國五、六家銀行往來的經驗都是如此。可是,這樣客戶要如何知道自己究竟存了多少錢、提了多少錢、轉進轉出了多少錢,又拿了多少利息呢?
很簡單,美國的銀行每個月都會郵寄帳戶明細(bank statement)給你,帳戶裡所有的出入帳資料一目瞭然。而且,美國網路銀行的連線機制發展得十分成熟,只要帳戶裡一有任何動靜,都會立即反應在網路銀行裡,你隨時都能登入進去查核是否無誤。在這個推廣e化的年代,銀行更加鼓勵客戶放棄實體帳單、改申請電子明細,如此一來,只要在每個月帳單產生日之後登入你的網路銀行,就可以下載當月的帳戶明細PDF了。
我猜想你可能會不太放心:那,萬一銀行寄來的帳戶明細有錯怎麼辦?不能隨時去刷存摺本對照一下怎麼能安心呢?而且網路銀行真的能信任嗎?會不會有資料外洩的問題......
坦白說,一開始我也感到相當遲疑,而且在台灣時我是有點抗拒使用網路銀行的。不過由於美國的銀行為心存懷疑的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實在是太陽春了﹣﹣送你一本裝在塑膠皮套裡的記帳本讓你手寫記帳,而且有的銀行還很驕傲地強調它們送的那一本最多可以記錄400筆喔﹣﹣後來我還是說服自己放下舊有的抗拒習性,開始使用網路銀行來追蹤我的出入帳資料。然而我也因此養成每日以電腦記帳的習慣,畢竟沒有自己的記錄跟銀行帳單核對,總覺得不太安心。
美國各家銀行提供的帳戶明細本,供客戶自己手寫紀錄存提款明細。我想應該還是有人在使用吧。 |
幾年下來,我總共使用過美國7家網路銀行(其中有4家連實體銀行沒有),我個人的心得是:真的無比便利,而且相當值得信任。我從來未曾出過任何一筆錯帳,而且在跟客服人員進行線上詢問時,也總是能在48小時內得到答覆。(我最喜歡與信賴的美國網路銀行:Discover Cashback Checking Account)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發明,讓網路銀行的威力更加如虎添翼。美國是使用支票付費很普遍的一個國家,以往收到支票時,得親自到銀行櫃台去存,如今許多銀行都推出了Mobile Deposit App,只要用手機或電腦內建的相機拍下支票的正反面,輸入支票金額,就可以將這張支票存入你的checking account或savings account,方便得不得了。
讓我更驚訝的是,網路銀行的Online Bill Pay功能已經逐漸取代美國傳統開立支票的付款方式,讓客戶透過建立受款人名單(payees list)的方式,直接從網路銀行寄支票給指定受款人,完全免費,不必再花錢向銀行購買空白支票本。這個服務我使用過幾次,大約一週左右就可以收到銀行寄來的支票。
另外還有一種叫作Popmoney的付款方式,聽說更加迅速方便。我稍稍研究了一下,Popmoney就是你在自己的網路銀行輸入受款人的 email與付款金額,當對方收到email通知後,登入他的網路銀行確認收款,錢就會直接存入他/她的帳戶了,無論是否為跨行轉帳都不用手續費,因為這是幫銀行省時、省紙也省人力。不過這種方式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創新了,讓我不太有安全感,因此至今不曾嘗試過。
另外,相較於台灣網路銀行多半只支援Internet Explorer的侷限,美國網路銀行普遍支援各式瀏覽器如Safari、Firefox與Chrome等等,讓人使用起來得心應手,也不必疲於更新瀏覽器版本或下載任何外掛程式;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正確地輸入使用者名稱與密碼。凡此種種,讓我逐漸從一個不信任網路銀行的人,變成一個對它們高度依賴甚至全心擁戴的人。
在美國時日愈久,便愈能了解為何這個國家的銀行如此致力於讓它們的網路銀行盡善盡美。美國很多州都像德州一樣,光是要上個銀行,就得開上20分鐘的車子才到得了,不甚方便;若是風和日麗,開開車當作兜風也就罷了,若是在冬季的美國中北部,積雪深寒,根本没有人願意上銀行。而且,在美國只要有一張信用卡(credit card)或者金融簽帳卡(debit dard),就幾乎可以完全不使用現金過日子,到ATM提款的機會少之又少,這種消費模式搭配網路銀行來追蹤交易、繳交卡費、兌換紅利點數或現金回饋,著實是最方便不過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